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,释放什么信号
评论君说
规范校外培训机构,为的是降低市场“虚火”,并不是对于校外培训的一刀切式叫停。
作者 | 朱昌俊
这么多年的教育减负历程说明,为家长和孩子减负,必须要实现校内、校外的联动。“校内减负、校外增负”,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减负。利剑出鞘,清除那些浑水摸鱼或打擦边球的教育培训机构,这些年弥漫在校外培训市场上的虚火才能得到降温。
端午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,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。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主要职责包括: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,指导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等活动等。会议强调要以“钉钉子”的精神推动“双减”工作落地见效。
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管校外教育培训,足见国家层面对于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的重视力度,也反应出当前校外培训市场治理和规范的迫切性。它与近些年校外培训热所加剧的社会教育焦虑以及前期“减负”相关政策的出台,形成了一种呼应,信号意义不言而喻。
从职能定位看,新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主要是承担面向中小学生(含幼儿园儿童)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,会同有关方面拟订校外教育培训(含线上线下)机构设置、培训内容、培训时间、人员资质、收费监管等相关标准和制度并监督执行,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,指导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执法。
这意味着,负责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部门职责和功能将更加明晰。校外培训市场的监管有了专门的部门负责,预示着监管和治理将不再是“一阵风”,而将成为常态化。
今年以来,校外培训市场已经在发生变化。如近期就有媒体报道称,在线教育中概股市值年内蒸发近千亿美元,多家机构撤离。种种迹象表明,校外培训市场的“强监管”时代已正式来临,整个行业也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和净化。
规范校外培训机构,为的是降低市场“虚火”,并不是对于校外培训的一刀切式叫停。提高门槛、明确资质、完善监管,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行业的理性发展。而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受益者,终究还是广大家长和孩子。让整个社会理性对待校外培训,才能搬开阻碍教育减负的绊脚石。
※ 编辑|李勤余
※ 澎湃评论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推荐阅读